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幾點要素(附15個小創意)

作者: 時間:2020-12-23

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,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 。

教學設計是指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,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。

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,确定教學目标,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,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。

教學設計是對課程的二次開發,是一個指導性的動态方案。

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标準隻有一個,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、應有的進步和發展。

我們認為優質的課堂教學必須是“教得有效,學得愉快,考得滿意,師生發展”

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标準應當是“學生成長”,這種成長将不單是用考分高低來作最後的衡量。

因此,高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怎樣學。

1.激發主體意識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。

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:“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讨,自己去推論。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,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。”

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,教師應當通過設計合理的啟發、評價、矯正等教學策略,引導學生學會提問,鼓勵積極思維,質疑問難;

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,針對教材内容,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,言之有理,能夠自圓其說;

引導學生學會讨論:讨論主題,了解題旨,篩選要點,找準目标,恰當表達,深入理解文本,完成教學任務。

教學設計中,隻有真正地貫徹“以生為本”的設計理念,真正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,真正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,實現有效教學才有可能。



2.轉變學習方式。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,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
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,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。在設計教案中要做到一是“在聽中學”為“在做中學”“在玩中學”,二是“被動地學”為“主動地學”“自主地學”。

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,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态過程。

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、探索的主體,教師是這個動态過程的創設者、組織者、引導者和合作者。

語言課堂教學是豐富生動的,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外,還必須在設計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。

重視課堂的互動生成,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,精講精練,落實“三維”目标,做到教得生動,學得活潑,輕負擔,高質量。

接下來奉上一些打造“高效課堂”的小創意、小訣竅,讓學生的參與更加積極、主動。

創意一:組長交流

小組長是小組合作的核心人物,組長能力不同,小組合作的質量自然也不同:有的小組同學互相欣賞、互相鼓勵,有的小組矛盾重重、充滿指責與抱怨。“組長交流”策略便是通過組長的調整,改善弱組的合作質量,擴展優質合作小組的文化。

1.基本操作:請“優秀小組”的小組長到“問題小組”當組長;“優秀小組”另外産生一名新的組長;而“問題小組”的組長則加入“優秀小組”學習,感受其文化。此策略可延伸為“交流記錄員”“交流鼓勵員”;不管換什麼角色,教師的引領要到位,如召開組長工作會議,交流得失成敗,總結工作方法。

2、溫馨提示:影響原小組的合作質量:使用此策略應具備兩個條件:原小組形成一種穩定的合作文化;原小組有能替代其角色的成員,“挂職”1-2周再回原組。

創意二:換書讀

朗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,但丢字、加字、錯字等小問題卻讓人頭疼,如果在學生同伴互相檢查時使用本策略,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1.基本操作:組成兩人朗讀合作小組;朗讀之前先同伴互相交換課本,下一步學習時都使用對方課本;朗讀時,學生在對方的書上标出對方的錯誤,學生A朗讀時,學生B要将學生A的錯誤标在A的課本上;朗讀結束後,雙方對對方的錯誤進行統計,并告訴地方,同時将書還于對方。再次朗讀,關注同伴标注于自己課本上的錯誤。此策略還可延伸到其他學科的與讀有關讀的内容。

創意三:采訪

同伴交流時往往比較淺,如果能有一種類似電視節目的訪談或追問,其效果會好一點。“采訪”便是這樣一個策略。通過訪問,制造一種問答情境,促進深入思考。

1.基本操作:首先,針對布置的任務,挑戰員設計問題,其他同學則做好準備。其次,根據設計的問題,有針對性地詢問小組内的同學,挑戰員根據其回答,進行更深層次的追問:“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的?”、“你感覺為什麼會是這樣?”、“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?”…… 其他人亦可進行補充與完善。如果習慣了這種方法,會将它應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,學生間的交流自然會深入。

2、溫馨提示:學生問題設計簡單、教條,沒有深度——教師提供模闆,讓學生使用。喜歡問偏、難問題——使用教師的問題,提問者可以多準備一些問題,讓回答者從中選擇。

創意四:追問三次

與“采訪”策略一樣,“追問三次”也是促進學生深入交流的一個策略,但本策略更深入。

1.基本操作:針對一個問題,通過不斷追問,引導交流走向深入。下面一些模闆可供追問使用:·我不明白你講了什麼?·你是怎麼知道的?·為什麼這樣講?·如果是這樣,那麼……·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?·你能換一種講法嗎?,請舉一個例子。·你的觀點與A的觀點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?·你的觀點與B的觀點有聯系嗎?·你的觀點與上節課的……有什麼聯系?·你是支持還是反對A的觀點?追問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。

創意五:小組總結

小組合作很熱烈,但結束時間起小組總結出什麼觀點時,學生往往自己講不清,他們都隻顧講了,沒有總結……如果有了“小組的總結”,短短的一兩分鐘,便可解決這個問題。

1.基本操作:合作學習結束前兩分鐘,教師(或時間提醒員)提醒大家:現在停止讨論,開始整理與總結集體的觀點。于是不論學習任務是不是完成,負責人都應該組織大家停止讨論,進入總結。提煉中,組織者可使用下面的模闆:·大家看一看,我們組的觀點是不是……,大家對我們組的這些觀點還有什麼意見……·經過讨論我們組最核心的觀點是……

2.溫馨提示:學生總結時容易發生争論——将争議觀點與沒有争議的觀點分類,最後交流時,可以将其直接告訴大家“我們組有兩個不同的觀點……總結時,學生也記不住剛才講了什麼——做好小組記錄,交流時使用記錄本。時間不夠——設小組時間提醒員:采用音樂提醒:合作結束前兩分鐘,播放“音樂”,音樂一響,表示應該進入總結階段,音樂聲一停,合作時間也結束了。

創意六:訪客

“訪客”是跨組交流的策略,他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。小組成員确定“接待者”與“訪問者”兩種角色。接待者:負責向來訪客人介紹本組的結果,并解釋他們的提問。一般每組一名“接待者”。訪問者:其餘同學都為“訪問者”,負責外出到其他組學習交流。每個“訪問者”負責訪問一個小組,有幾個訪問者便可了解幾個組的觀點,最後回本組介紹“訪問”收獲。

1.基本操作:(1)小組合作,共同讨論,總結小組觀點。(2) “訪問者”外出到他組,傾聽他人的介紹并記錄; “接待者”接待來訪者,介紹本組的觀點,并回答他人的提問。(3)訪問者回到本組,就出訪了解到的信息,完善本組的觀點;總結本組最後的觀點。

2.溫馨提示:學生走動不方便,特别是大班額的情況下—— :小範圍展開,如相鄰四個組之間 、采用“漂流本”, “本”動“人不動。

創意七:漂流本

“訪客”是學生到其他組交流,而“漂流本”則是學生在座位上不動,小組“記錄本”在各小組間漂流。“訪客”策略适合小班,“漂流本”策略适合大班。

1.基本操作:(1)各組将本組的觀點整理在記錄本上。(2) 3-5個小組為一個交流單位,依次将各組的記錄本向下傳閱;傳閱時,将他組的精彩觀點記錄下來,亦可在他組的記錄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見。3 當記錄本漂流回本小組時,本組了解了許多其他組的觀點,同時也會發現其他小組提出的意見,小組成員據此完善本組的觀點。

2、溫馨提示:為了便于交流,可以在漂流本旁邊加注“反饋表”,幫助分析。格式如下:1、我們的意見:(寫自己讨論的結果)2、補充意見(寫出自己修改的意見)3、歡迎你提出意見

創意八:主題學習組

如果教學内容多,交流起來顯得時間不足,“主題學習組”是分解内容,每人參與一個主題,最後集體分享。

1.基本操作:(1)确定小主題:圍繞教學總目标确定若幹小主題,小主題數量應與小組成員數量相同,從而保證同一學習小組的成員拿到的主題是不一樣的。2)成立主題研究組:相鄰的3-5個組組成一個學習單位,各組拿到相同主題的同學,跨組組成新的小組。(3)組織學習:圍繞共同的問題組織讨論,保證自己成為本主題的“專家”。(4)回到本組:學習結束後,各位“專家”輪流向組員介紹自己的“研究成果”,并負責保證組員對自己的成果基本了解。(5)形成對問題的理解:将大家的成果整合成為對本問題的理解,然後分享。

2、溫馨提示:誰組織,組成專家小組——确定某一小為主持小組,該小組成員都是主持者。記不全面主題學習小組研讨的結論,影響本組交流——記錄下讨論的内容;可使用複寫紙等,一式三份,保證每人一份。

創意九:擺擂台

将教學活動設計成為“擂台戰”,确定“擂主”與“挑戰者”,一組擺擂,其他組挑戰,在挑戰與應戰中掌握知識。

1.基本操作:确定一小組為“擂主”方,其他小組為“挑戰”方。“擂主”先向大家介紹觀點,挑戰方挑戰,擂主方解釋。雙方在挑戰與應戰之中,完善觀點,清晰思路。擺擂台分“有準備打擂”與“即席打擂”兩種。“有準備打擂”指提前确定“擂主方”與“挑戰方”,雙方均事先準備。而“即席打擂”是現場确定“擂主”與“挑戰者”。“有準備打擂”中的擂主除了準備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外,還可以預測挑戰方會提出什麼問題。當然挑戰方也可以設計挑戰問題。為了提高效率,也可以将學習任務與課前預習結合起來。打播時,擂主組最好集體站(坐)在講台上,共同接受大挑戰。

2、溫馨提示:學生喜歡鑽牛角尖——“擂主”除了準備問題答案結果之外,還要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;教師及時引導,對于無價值的、偏離主題的挑戰及時制止;教師注意把握讨論節奏,引導挑戰,防止過于分散應戰;挑戰者發現本問題與主題元關,可以講“這個話題與本主題關系不大,……‘擂主”不知如何回答——·遇到難題,“擂主”可請求“休會”行兩分鐘讨論·發出求助,邀請挑戰成員幫助;記不住應戰者的觀點—— 應戰者将自己的觀點寫在小黑闆或大白紙上,張貼起來;容易成為某些善辯者表現的舞台,也易讓弱者難堪——可以指名挑戰:限制每個人發言次數:能力弱的同學拿着記錄本,先介紹本組觀點

創意十:彙報他人的

在集體交流時,學生往往隻關心自己的觀點,對他人關注不夠。“彙報他人的”策略,則是讓學生彙報其他人或其他組的觀點,他們便不得不關注他人的觀點了。

1.基本操作:本策略需要與其他策略聯合使用。使用諸如“黑闆記錄”、“交流牆”、漂流本”等策略,要為“彙報他人的”創造條件。在集體交流前先告訴大家:不彙報本組的觀點,而是彙報其他組的觀,并要發表自己的看法。被彙報的小組或同學可回應彙報者的支持、質疑或反對。

創意十一:信息反饋牌(小組個性台曆)

将高效課堂中小組文化建設的載體——組牌,改造成信息反饋牌。方法是每個小組桌面上都放一個正四面體,每個面上塗上不同的顔色。紅色代表小組合作學習遇到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,需要向教師或學習組長求助;綠色代表小組合作學習一切正常,請勿打擾;黃色代表本組分派或認領任務已經全面完成,請求分派或想認領新任務;藍色代表本組任務剛完成,請求接受教師助理抽查與驗收。教師借助信息反饋牌,針對小組不同情況采取科學指導方法。也可發動學生将組牌改造成小組周台曆,台曆出具備上述信息牌的功能外,可将小組的組名、組訓、組規、組徽等小組文化呈現出來,還可将小組周評價表、周小組反思、周小組大事記、周活動精彩照片藝術化地表現出來,成為小組生活、小組發展的見證書。

創意十二:任務條

針對“學生隻知道本組的任務,不知道其他組的任務,造成要麼補充發言因缺少準備而質量低下,要麼點評發言不痛不癢擊不中要害”這種現象,我們引進了任務條學具。任務條就是将各小組自己的任務以及其他小組的任務一一注明,同時表明各組要重點補充發言的任務,用小紙條形式記錄并分發到各小組。這樣課堂的展示、點評、補充就可以高質量運行。

創意十三:展示卡

針對“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成為了小組展示自我的貴族,有的淪落為小組展示自我的奴隸”的現實,同時為了體現“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貢獻者”這一理念,我們提出了展示卡這種學具。展示卡的使用說明:每節課課前有小組長為學生發放2~3張(個)展示卡,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,每個學生發言一次就要消耗一張展示卡,用完展示卡的學生在小組就沒有發言權利了。這樣優等生就更加珍惜自己發言機會了,同時也為潛能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台,實現了從機制上保護小組中弱勢群體的利益。

創意十四:思維碰撞卡

針對以往各小組對各個問題讨論結果隻有在班級大展示時方顯“廬山真面目”,這樣做有兩個弊端,一是小組之間缺少實質性碰撞,很難相互激發、影響生成新知識、新問題、新答案;二是其它小組即興質疑、補充,發言質量難免受到影響。若讓小組讨論記錄員記錄時用複寫紙複寫幾份該小組讨論結果(我們稱之為結果交流思維碰撞卡),然後把思維碰撞卡小組之間相互交換,相互批注上本小組思考、建議,最後傳回到原來小組,進而激起本小組對該問題的二次探究。這樣小組之間“知己知彼”,“唇槍舌戰”的展示、質疑必定精彩紛呈。

創意十五:讨論卡

多數學校自習課管理限于兩難境地:不讓說話,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無法讨論或求助解決;準許說話,因學生讨論聲音過大,影響其它學生獨立思考。在我的實驗學校采用的手勢加筆談的方法就破解了這個難題——學生遇到疑難問題,相互之間可以采用手勢加上在專用讨論卡上筆談交流方式,我們稱之為“啞巴交談法”。

本文源引互聯網教育風向标

Copyright© 菠菜技术交流论坛_菠菜资源网_权威平台-权威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

Baidu
sogou